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ean123wu

[提问] 对于飞豹坠毁前座未能跳伞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14: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模拟飞行技术,将来开无人机战斗,结合人脑的优势和机器的优势。。。。至于电子干扰么,采用量子纠缠技术解决!!。。。
发表于 2011-10-21 15: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on 于 2011-10-21 15:37 编辑
颠覆黑鲨 发表于 2011-10-21 11:42
41#你娃说的啥子哟?看X不懂哈!
你娃凶!别个说弹射座椅,你扯些污猫燥狗的空战技术!
我看你娃是端倒饭 ...


我和饺子讨论UAV的事把你怎么着了?把帖看完整了再来吆喝

别老别人聊天没你事凑进来瞎搅和

笑死人的应该是你吧
发表于 2011-10-21 2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继续  虽然429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大家还是要发散一下的
发表于 2011-10-22 1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高逻辑分析能力的AI情况下。。用自动弹射必然悲剧。。  还是机械的好- -。。。
发表于 2011-10-22 16: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系统还是越简单越好,毕竟越简单越可靠
发表于 2011-10-22 1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射座椅的火箭发动机被贪污了····=w=
发表于 2011-10-22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conon 发表于 2011-10-20 11:10
“你要觉得这个系统比人可靠....那是你的想法。”

请别主观的把我的想法给歪曲了。 我什么时候有这想 ...

倒不是怕要弹的时候不能弹,怕的是不该弹的时候弹出去了。飞行员和飞行员不一样同一种灰机在不同状况下情况也不一样。这个标准不好搞。不是说不能搞,只是我觉得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想要为一类灰机系统化地设计一个弹射标准不现实或者说不太可靠。在现有和可见的条件下 这个临界值不好确定。如果两架灰机互咬六点拉到9G结果后面的飞行员自己飞出去了,多郁闷
发表于 2011-10-22 2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化确实是弹射椅发展的方向,但是这个智能化决不是让座椅自己去判断是不是把飞行员弹出去。
    按弹射椅的发展来说,第二代火箭弹射椅实现了0-0弹射,但是没有什么智能化功能,一旦起动只能按预先固定好的一套弹射程序执行弹射。第三代多态火箭弹射椅可根据离机时飞机的状态自动选择不不同的弹射程序,一般有两种,三种或四种,可以解决部分不利姿态下弹射的问题。TG的战机目前多装备这种椅子。第四代弹射座椅为自适应椅,可能用到自适应控制、推力控制等技术,进一步扩大救生包线,目前未见装备。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来没有不受人操纵“自动”弹射座椅被批装过,意外弹射对飞机员的伤害绝对是致命的。弹射座椅的发展只是为了保证在更大的速度、高度、姿态范围内能够成功救生。
发表于 2011-10-22 2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不像楼上某些童鞋想像的那样,弹射座椅上几乎没有什么与弹射有关的电子设备,都是最简单的机械式装置,包括控制装置。
发表于 2011-10-23 09: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23 1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也没有下一代弹射座椅了

下一代救身设备是弹舱
发表于 2011-10-23 1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aceforever 发表于 2011-10-23 12:58
再也没有下一代弹射座椅了

下一代救身设备是弹舱

like f111?
发表于 2011-10-28 16: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conon 发表于 2011-10-17 14:36
一路走好。。希望有更先进的自动弹射装置

弹射顺序是先后在前。现在的飞机好多了,过去的歼5,歼6在跳伞的时候还有保护面部的防火裢。
发表于 2011-10-28 17: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53,54楼的内行人士发话没几个人理,很多人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发表于 2011-10-29 1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弹射座椅是否可以同时拉动?我也觉得为什么后排飞行员没有及时跳伞比较奇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 沪ICP备08002287号|沪ICP备14050587号 )

GMT+8, 2025-7-26 1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