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宽屏更适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肯定的,但问题出在有些游戏或软件在宽屏上只是简单的把原来4:3的画面拉伸到16:9(或者16:10),这就有可能造成眩晕。<o:p></o:p></P>
<P><o:p></o:p></P>
<P>另外还有因为宽屏在视野中的面积比例要比普通屏大,有些原来玩FPS不晕(或症状较轻的人)会开始觉得晕。这和个人体质有关。<o:p></o:p></P>
<P><o:p></o:p></P>
<P>至于现在所谓8ms以下无拖影纯粹是商家的误导。现有的液晶屏技术根本做不到完全无拖影。现在的液晶屏充其量是解决了液晶屏自身显示拖影的问题,但从人的视觉来说拖影肯定是有的。因为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液晶屏的图像是整体更新的,两屏之间图像一直在显示着,那么两屏画面之间受人眼“视觉暂留”现象的影响,上一屏的残影会叠加在下一屏上,形成拖影,只是这种拖影很不明显罢了。BENQ刚推出一款宽屏液晶,利用在两屏之间加入一个黑屏来抵消人眼的视觉暂留。不过那个价格………… 不过这肯定是未来液晶的发展方向。</P>
<P><o:p></o:p></P>
<P>下面是BENQ自己的相关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o:p></o:p></P>
<P><o:p></o:p></P>
<P><FONT color=#0000ff>事实上,即使LCD灰阶响应时间(GTG)降到0ms,人们在欣赏影片或玩游戏时,仍然有可能看到些微的拖影,LCD动态显示效果与传统CRT显示器相比依旧存在差距。在研究过程中,BenQ工程技术人员发现,之所以人眼会感觉到拖影现象,不但与液晶面板的响应速度有关,更与人类自身视觉成像原理有关。以往多数LCD制造商只能尽力从LCD的因素上去解决,但是在LCD响应时间进入“0ms”时代后,解决拖影的根本之道,实际上还是要从化解“视觉暂留”入手。这也是BenQ继AMA技术后,再度推出疾彩引擎二代的主要原因。<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LCD与CRT显示技术的巨大差异<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目前LCD显示器市场占有率已逐步超越CRT,但由于成像原理与技术存在先天差异,LCD与传统CRT在动态画面显示效果上存在不小差距,如果没有革命性技术改变这种状况,对选择LCD的消费者而言,不容忽视的拖影问题始终是个遗憾。众所周知,人眼之所以看到连续的动态画面,是因为视网膜受到光线刺激后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短暂的时间(0.1秒左右),可称之为“视觉暂留”现象,电影或电视皆利用人眼这一特性而制作完成。在了解了这一原理后,反观LCD与CRT显示器,它们采用了全然不同的显示技术。<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CRT通过阴极射线管发射电子来撞击荧光屏发光,并且采用了脉冲(impulse-type)驱动的方式。对于CRT来说,其每一个像素皆因受到了脉冲波形的电子束击打而被激活,一旦脉冲波在达到需求点后,立刻便返回初始值,实际上CRT的每一个像素都在极短时间内做实时显示。相比之下,LCD本身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必须用背光源系统来提供高亮度的、分布均匀的光源,进而在平面面板上产生图像。在背光源系统方面,LCD采用了稳态(hold-type)驱动的方式,其每一个像素都持续发光,除非关闭,否则不会因画面的变化而变化。<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采用稳态式驱动的LCD,响应时间属于ms(毫秒)等级,先天反应特性不足,容易造成动态物体边缘模糊化及影像残留,进而降低画质表现。相比之下,采用脉冲驱动的CRT,响应时间属于μs(微秒)等级。两种显示技术的差异,决定了LCD响应时间即使逼近0ms,仍无法达到CRT表现动画时毫无停滞、极致流畅的显示水准。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缩小LCD与CRT在动态表现上的差距呢?BenQ在运用AMA疾彩引擎加速液晶分子转动的同时,透过在两个画面之间插入全黑画面的方法,消除了稳态型液晶显示动画时影像边缘模糊的缺憾。<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可媲美CRT的划时代液晶显示技术<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为了在LCD显示器上模拟出类似CRT的脉冲驱动方式,目前业界提出了两种主要的解决方案,一种是背光扫描(Scanning Backlight),另一种则是BenQ已经成功应用在FP241W Z上的插黑技术(Black Frame Insertion Technology)。前者系采用增加灯管的方式实现逐行扫描,以达成近似于CRT脉冲驱动的效果,但此举无疑大幅增加了LCD显示器的生产成本,因而推广和普及都比较困难。相比之下,BenQ所运用的插黑技术,在不改变LCD背光模组的情况下,通过在动态画面间周期性持续插入黑屏,同样实现了近似于CRT的动画显示效果。<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在两个图像帧之间插入黑色帧,可减少前一帧影像在人眼视网膜上暂留的时间,换言之相当于切掉了部分模糊的影像,而连续不断周期性地插入黑色帧,则真正带领LCD进入了一个彻底告别拖影的新时代。当然,这种先进的插黑技术,必须建立在AMA疾彩引擎基础之上。如果在液晶面板不具备超快灰阶响应速度的情况下采用插黑技术,动态显示效果非但不会有所改善,反而会出现更糟糕的状况。先进的AMA技术,结合BFI插黑技术,构成了BenQ第二代疾彩引擎,作为拖影现象最佳解决方案,为用户们带来了更清晰、更流畅的视觉享受。<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o:p></o:p></FONT></P>
<P><FONT color=#0000ff> 从率先推出16ms(黑白响应时间)LCD显示器开始,到率先提出GTG灰阶响应时间概念,BenQ近年来始终引领着全球LCD产业技术变革,而《视觉技术白皮书》暨BenQ疾彩引擎二代技术的正式发布,则为LCD产业发展树立了又一个全新的里程碑。目前该技术已首度应用在了BenQ最新款24吋超大宽屏液晶显示器FP241W Z上。FP241W Z拥有1920×1200超高分辨率、500流明超高亮度、1000:1超高对比度,并且支持HDTV 1080p与视讯端口,各项指标均超越主流,加上新一代显示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至臻完美的视觉享受。<o:p></o:p></FONT></P>
<P><o:p></o:p></P>
<P><o:p></o:p></P>
<P><o:p></o:p></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6 14:38:22编辑过]
|